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更好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近年來,我國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落地,推動實施了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鄉村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業生產繼續穩定發展,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約8.14萬億元,占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比重的48.8%;農業全產業鏈條發展更加成熟,2020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23.2萬億元,較上年增加1.2萬億元,全國農業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16.69萬億元,隨著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2020年,全國農林牧漁業休閑觀光與農業農村管理服務實現增加值6213億元,建設了一批產值超10億元的特色產業鎮(鄉)和超1億元的特色產業村;技術、人才等要素對農業發展的支撐不斷增強,2020年,農林牧漁業科研和技術服務、教育培訓與人力資源服務增加值分別為2515億元、1520億元,農業信息技術、農業金融等其他支持服務增加值為3717億元,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等要素加快向農業流動。
總的來看,我國鄉村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仍有廣闊發展空間,關鍵要在產業發展基礎方面繼續夯實,當前存在的一些短板弱項也需及時補足和加強。一方面,鄉村產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仍不夠強,表現出門類不全、規模較小、鏈條較短、布局較散的特征;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不高,品種、品質、品牌等方面都亟待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農民獲得的增值收益都比較低;一些地方同質化競爭現象比較突出,產業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都需增強。另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水平和能力有待提升,主要是農業發展方式較為粗放,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裝備等較為薄弱,農業標準化建設推進較為緩慢,這些都制約了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鄉村產業發展的資源要素和配套設施支撐仍不足,制約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障礙依然存在,資金穩定投入機制尚未建立,技術研發支持力度不夠,人才激勵保障機制尚不健全,鄉村交通物流、網絡通信、倉儲冷鏈、商業網點等設施建設也有待加強。
要解決好這些現實問題,需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聚焦穩住農業基本盤的要求,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農業產業特征,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業農村特色優勢資源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以更大力度、更實措施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一是做強做優現代農業。聚焦產業現存的關鍵薄弱環節切實發力,繼續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推動農業生產規?;?、集約化、信息化,形成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切實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加快推動現代農業標準體系建設,規范農產品生產過程和流通環節質量安全監管,把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納入標準化管理軌道,逐步形成與國際接軌的國家農業標準化體系;完善農產品品牌建設體系,培育彰顯地域特色的“新名片”。
二是發展特色富民產業。重點是依托鄉村農產品資源優勢,按照“集鏈成群”的思路,以工補農、以工促農,讓一產能夠“接二連三”,健全產業鏈、融合創新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推動農業向“生產+加工+科技”一體化全產業鏈條方向發展,提高綜合效益,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還需依托縣域鏈主企業,強產業龍頭、擴生產基地、帶廣大農戶、創區域品牌,選擇市場空間大、經濟效益高、資源后備足、比較優勢大的特色優勢產業來發展“一縣一業”,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使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三是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全面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拓寬產業門類,重點發展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依托鄉村獨特資源優勢,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各類休閑農業新業態。同時,加快培育農村電子商務主體,優化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功能,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暢通產品進出鄉村的通道。
四是充分發揮功能性平臺的作用。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中小微企業集聚區等平臺,加強資源整合、要素集聚和政策集成,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特別是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依托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創新平臺、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等,健全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大力推進技術攻關和轉化應用。
五是不斷完善支撐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既要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加強城鄉交通、農產品倉儲保鮮和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制約鄉村產業發展的物流短板,又要瞄準構建世界一流數字農業基礎設施目標,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應用。
此外,還需在健全要素保障體系上下功夫。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城鄉要素流動的堵點,促進要素資源更多向鄉村產業流動。重點在放活土地要素、完善財政支農投入機制、完善人才發展機制等方面切實發力,持續增強鄉村產業發展動力、活力和競爭力。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課程
相關新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指出:“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睂嵤┼l村振興戰略,必須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以一定質量、足夠數量的多元化人才作支撐。2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
疫情期間首都民生保供工作備受關注。記者15日采訪北京市主要商超和線上平臺了解到,北京各大商超和線上平臺積極做好民生必需品保障工作,供應端批發市場進貨保持平穩,不少商超適時增加備貨量。走進位于東三環的盒馬鮮生世紀財富中心店,店內蔬菜、肉蛋奶等民生必需品整齊排列著,門店的配送員快速搬運各種貨品,“滿負荷”配送。該店店長孟玲...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習近平8月17日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懊褚鄤谥?,汔可小康?!睌[脫貧困落后,實現共同富裕,是全體中國...
2022年5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未來農業大講堂暨CCAP國際知名學者講座邀請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委員會委員、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原司長張紅宇教授在線上做了題為“中國特色鄉村產業發展的道路選擇”...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更好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近年來,我國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落地,推動實施了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鄉村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農業生產繼續穩定發展,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5日至6日在黑龍江省黑河市實地督導擴種大豆工作。他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大豆油料生產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采取多種措施增加大豆生產,確保完成擴種目標任務,切實提高自給保障能力。 胡春華指出,黑龍江等東北地區大豆面積和產量占全國的六成左右,對實現擴種大豆目標任務至關重...